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站首页 > 易爱资讯 > 15岁少年突发脑梗进ICU!医生叹息:血管如老人,元凶竟是这习惯

15岁少年突发脑梗进ICU!医生叹息:血管如老人,元凶竟是这习惯

一杯奶茶、一顿炸鸡的代价,可能比想象中更沉重。

据红星新闻消息,6月28日,郑州人民医院的急诊室接收了一名特殊的患者——年仅15岁,体重却达200斤的男孩,因“大面积脑梗死”命悬一线。检查结果令人揪心:这个少年从13岁起就确诊了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血管壁已遍布粥样硬化斑块,最终不得不植入支架才保住性命。

微信图片_20250703093640.png

“这绝不是个例。”接诊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肖医生沉重地指出,“长期高油、高糖、高盐的饮食,正让心脑血管疾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袭青少年群体。”

曾被视为“老年病”的脑梗,如今竟在花季少年身上发生。那个本应在阳光下奔跑的身影,此刻却在ICU与死神抗争。而将他推入深渊的,竟是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“甜蜜诱惑”和“便捷美食”。

触目惊心的现实:肥胖青少年已成“三高”重灾区

肥胖率飙升: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已超过10%。走在校园里,体重超重的孩子身影越来越常见。

“三高”低龄化:《中国血脂管理指南(2023年)》揭示了一个严峻事实:儿童和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(高血脂)的检出率高达20.3%至28.5%,且呈显著上升趋势。医院青少年门诊中,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的“小患者”占比明显增高。

 2.png

“代谢风暴”来袭:学业压力、久坐少动、饮食失控...多重因素叠加,使许多青少年成为代谢紊乱的高危人群。我国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-5倍,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-3倍。更令人忧心的是,约80%的肥胖儿童存在至少两项代谢异常指标(如血脂异常、胰岛素抵抗、高血压等),如同体内酝酿着一场“代谢风暴”。

后果不止于当下:研究显示,儿童期肥胖者,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,糖尿病风险暴增7倍。一个更直观的数据是:10岁时体重指数(BMI)每增加1个单位,到40岁时患冠心病的风险就上升12%。

高盐、高油、高糖:如何一步步摧毁年轻血管?

甜蜜的陷阱:含糖饮料与外卖快餐

郑州的15岁脑梗男孩,就是典型的受害者。他每天饮用大量含糖饮料,加上高油的外卖快餐,体重指数(BMI)高达32(一级肥胖)。吴慧丽主任解释:“这类饮食模式极易造成热量严重过剩,不仅直接增加心脑血管负担,更会诱发胰岛素抵抗和全身代谢紊乱,最终成为脑梗的导火索。”

 3.png

看不见的“杀手”:隐形盐与隐形油

更值得警惕的是孩子们喜爱的零食——薯片、奶茶、火腿肠、辣条等加工食品。它们潜藏着大量“隐形盐”和“隐形油”。青少年常以这些零食代替正餐或加餐,无形中摄入了远超身体需要的盐分和油脂。

高盐:悄悄损伤血管弹性,长期侵蚀胃黏膜,甚至增加胃癌风险。

4.png

高油高糖:直接导致血脂异常(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飙升),促使这些“垃圾”沉积在原本光滑的血管壁上,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——这正是郑州男孩血管状态如同60岁老人的根本原因。这种恶性循环,正是慢性病日益年轻化的推手。

筑起健康防线:家长切勿成为儿童肥胖推手

1. 切断“甜蜜奖励”:坚决避免用奶茶、炸鸡、薯片等作为对孩子表现的奖励!用水果、坚果、亲子活动等更健康的奖励代替。

2. 厨房“减负”行动:做饭时主动减少盐和油的使用量。多采用蒸、煮、炖、凉拌等烹饪方式,少煎炸。

5.png

3. 学会“解码”标签:引导孩子一起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。重点关注“脂肪”、“钠”(盐)和“碳水化合物”(尤其是糖)的含量。识别出那些“隐形盐油”的零食。

4. 做健康榜样:父母以身作则!减少点外卖频次,增加家庭自制健康餐。保证餐桌上蔬菜、水果和全谷物(如糙米、燕麦、全麦面包)的比例。

5. 定期“健康扫描”:别只看孩子长没长高!定期测量并记录孩子的身高、体重,计算BMI,关注增长趋势。留意是否有异常征兆(如容易疲劳、头晕等)。

给青少年的生活建议

动起来是关键: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让心跳加速、呼吸加深的中高强度运动!快走、跑步、跳绳、游泳、打球(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等)都是好选择。

6.png

打破“久坐魔咒”:学习间隙站起来活动一下,课间走出教室。严格控制刷手机、玩游戏的时间。

睡饱才有活力:保证充足、规律的睡眠,避免熬夜。这对调节代谢至关重要。

改变,从每一餐、每一步开始

15岁少年脑血管里植入的支架,是一记沉重的警钟。它提醒我们:“可爱胖”的审美代价,可能是孩子未来的健康甚至生命。血管的损伤往往是静默且累积的,青少年时期埋下的隐患,可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引发心梗、脑梗等致命危机。

值得庆幸的是,青少年时期也是干预的黄金窗口期!控制体重并非要牺牲所有美味,关键在于选择和平衡。比如用一杯清水或纯牛奶替代含糖饮料,用一份自制的健康便当替代高油外卖,用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替代熬夜游戏...这些微小的改变,汇聚起来就是守护血管健康的强大力量。

预防脑梗的战役,并不只是在中年时才打响,它的胜负关键期,恰恰就在孩子的青春期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引以为戒,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养出健康的血管。

*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使用,不作为诊断、治疗的依据。文中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在此对图片和内容的作者表示感谢,如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,请联系我们:eihc@jseihc.co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