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站首页 > 易爱资讯 > 3 年追踪 450 人!哈工大联合研究:揪出脑梗的8大‘元凶’

3 年追踪 450 人!哈工大联合研究:揪出脑梗的8大‘元凶’

在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里,你会发现许多脑梗患者竟有着惊人相似的生活轨迹——对高血压视而不见、饮食“重口味”、长期久坐不动……这些看似普通的习惯,其实像一把小刀,每天都在悄悄磨损你的血管,直到某天脑梗突然来袭。

了解这些危险因素,就是预防脑梗的第一步。

三年追踪450人,揪出脑梗八大“元凶”

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多家机构,对450名脑梗患者进行了长达3年的追踪。结果发现,超过90%的患者身上都存在着至少3个相同的危险因素。以下这8项,堪称脑梗的“高频推手”:

长期高血压未控制:81%的患者有高血压,近七成吃药不规律,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已“中标”;

高盐饮食:72%的人每天吃盐超10克,是世卫建议值的两倍;

久坐不动:60%的患者每天坐超过8小时,每周运动不到1小时;

睡眠严重不足:55%的人长期熬夜或失眠,平均睡眠不足5小时;

 1.png

情绪长期压抑:70%的患者在发病前半年到一年内,处于焦虑或低压状态;

血脂异常:68%的人有高胆固醇或甘油三酯问题,一半人从未查过血脂;

吸烟史:40%的患者烟龄超10年,日吸10支以上;

口腔炎症反复:超半数患者有牙周炎或龋齿,口腔问题被长期忽略。

研究负责人提醒:脑梗不是突然发生的,而是不良习惯多年累积的“结果”。血管从健康到堵塞,可能历经5-10年,这些危险因素就是加速这一过程的“催化剂”。

八大因素是如何“堵住”大脑血管的?

高血压:血管的“持续高压冲击”

长期高血压就像让血管一直处于“高压水枪”冲击下,血管壁变薄、变脆,内皮受损。血液中的脂肪和血小板趁机附着,形成斑块。斑块慢慢长大,最终堵死脑血管。

 2.png

即使没有头晕症状,也要规律服药控制血压!

高盐饮食:血压的“隐形推手”

吃得太咸,身体为了平衡钠离子会留住更多水分,血量增加,血压上升。长期高盐等于让血管持续“加班”,加速硬化。

建议用葱、姜、蒜、醋等天然调味品代替部分盐,小心咸菜、零食里的“隐形盐”。

久坐不动:血栓的“制造机”

久坐让血流变慢,脂肪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。下肢血液回流不畅,也增大了血栓风险。一旦血栓脱落流向大脑,脑梗就可能发生。

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5-10分钟,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。

3.png

睡眠不足:血管的“修复空窗期”

熬夜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,血压、心率升高,代谢紊乱。睡眠本是血管内皮修复的黄金时段,长期缺觉等于让血管“带伤工作”。

成人建议每天睡7-8小时,尽量23点前入睡。

情绪压抑:血管的“紧张指令” 

长期焦虑和压力会导致血管收缩激素飙升,血管长期“紧绷”,加速斑块形成。负面情绪还会加重炎症反应,让斑块更易破裂形成血栓。

通过运动、音乐、倾诉释放压力,必要时寻求心理帮助。

血脂异常:血管里的“淤泥堆积”

血脂过高,脂肪逐渐在血管壁沉积成斑块。不稳定的斑块像“不定时炸弹”,一旦破裂就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。

建议每年检查血脂,少吃高脂食物,必要时服药控制。

吸烟:血管的“直接攻击”

烟草中的尼古丁、一氧化碳等直接损伤血管内皮,让血管变粗糙、变窄。吸烟者脑梗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.5倍!

 4.png

戒烟后血管可逐渐修复,早戒早受益。

口腔炎症:细菌的“全身旅行”

牙周炎的细菌能通过牙龈伤口进入血液,随血流定植在血管壁,引发炎症、加速动脉硬化。严重牙周炎者脑梗风险是常人的2.1倍!

认真刷牙、定期洁牙,别把牙病当小事。

防脑梗八大行动指南

控稳血压:按时服药,定期测量,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

减盐饮食:每日食盐≤5克,远离腌制品和加工食品

动起来:避免久坐,每周运动150分钟

睡饱觉:保证7-8小时睡眠,23点前入睡

管好情绪:主动减压,保持心态积极

调血脂:每年体检,低脂饮食,必要时服药

戒烟限酒:彻底戒烟,严格控酒

口腔卫生:认真清洁,定期检查与洁牙

预防脑梗,没有“神奇药丸”,只有从每一天的习惯入手。你的血管健康,就藏在你的一日三餐、作息安排和情绪管理里。

5.png

而除了养成好习惯,现代科技也能为你的脑血管健康增加一道“防护网”。例如,如今已有像 「免烦脑预警头环」这样的便携式设备,能够便捷地检测、评估脑血管状态等关键参数,不去医院排队也能知道血管状况。帮助您及时发现脑血管的异常状态,防患于未然,将健康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。

别等到血管“报警”才行动——从现在开始,优化生活习惯,借助科技力量主动监测,才是对大脑最聪明的守护。


*本文部分图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,谢谢。